第九章 年产24吨的制药厂-《同志,你的成分太复杂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最近你的身体有什么不适吗?以前在战场上有没有负过伤?最近有没有使用什么药物?家族史上有没有遗传病。”

    “请仔细思考,认真回答。这些问题对接下来的体检很重要。”

    八路军的体格检测包含耳、鼻、口、视力和内科,共计十三大项十八小项,甚至心肺听诊,腹部触诊,神经检查等都囊括在内。

    上述流程本应安排在入伍前,可部队以前的医疗体系并不完整,极少部分项目未能保质保量地落实。

    这也是副总指挥安排本次体检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由于医学技术的限制,民国时期血液、尿液等化验检查的普及率很低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总部医院教授级别的医生够多,给太原周边团级以上的指挥员体检,绝对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    上述一连串问题让黄河意识到了一件事,那就是八路军的医疗水平和治疗标准,逐渐朝着欧洲老牌军事强国靠拢。

    好事,大好事!

    得到所有问题的答案后,医生从身旁的桌子上拿起体检单开始记录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对方突然抬头看了一眼黄河的脸,紧接着又急忙翻出档案认真比对。他的表情变化十分明显,眼瞅着从最初的疲惫转换成了满脸的惊喜。

    “黄局长!我的天啊!没想到您居然回到了山西。”

    “都怪我忙傻了,刚刚居然没注意到是您。快坐快坐,我现在就去给刘院长打电话,让主任们赶紧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您有什么需求就给我说,千万不要跟我们客气!”

    虽然黄河没有直接投身于八路军医疗体系的建立,但他的间接贡献毋庸置疑,在全军内绝对可以排到前三十名。

    毕竟每月一吨的各类药品可不是一个小数字,在光头断了军饷和各种物资配给的现在显得尤为重要。

    更别说还有五名主任医师,跟随药品一起来到根据地。

    这个级别的医生在当今的时期,要么是各大医院的扛把子人物,要么就是国立医学院内的顶级教授。

    在「根据地的医科大学」决策解锁前,各级部队所需的西药只能通过地下交通线从敌占区秘密购买。
    第(2/3)页